当前位置: 首页 > 时代 > 观点 >
新时代勤俭持家新方式
时间:2024-11-25来源:新民晚报网 作者:李艳等 点击:
次
摄影/吕老师 编者按: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父母辈秉持勤俭持家的美德,撑起了一个家庭。如今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如何用新方式去坚持勤俭?如何寻求两代人在勤俭持家理念上的平衡点? 当
摄影/吕老师
编者按:
每年的10月31日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父母辈秉持勤俭持家的美德,撑起了一个家庭。如今进入新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普遍改善,如何用新方式去坚持勤俭?如何寻求两代人在勤俭持家理念上的平衡点?
当旧遇上新
李艳
最近,我和小余一起去拜访年逾七旬的侯老师。一进她家,侯老师就打开了空调,我们一看是新的,立刻好奇起来。侯老师满脸笑容地娓娓道来:“这可是搭上了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顺风车啊!”原来她家的旧空调制冷和制热效果都大不如前,但她始终舍不得换,直到最近看到了《上海市落实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在女儿的劝说下,才终于换了新的。
侯老师感叹道,时代变化得太快,现在家电可以旧换新,家装建材、家具以及适老化产品也有补贴。她坦言:“我一辈子节俭惯了,总是觉得能省就省、能坚持就坚持。但换了新产品后,不仅节能,还更智能,手机远程操控,省电又便利,这以旧换新的方式真可谓新时代的勤俭节约新风尚啊!”她还动员了身边的老朋友们淘汰家里的旧家电、旧家具。
90后的小余也在一旁笑着说,她今年新装修房子,也申请了不少补贴。她说:“政府这次推出的补贴政策太及时了,帮我们年轻人减轻了不少经济负担。有了这些补贴,我们用上了更好的材料,家里装修得更舒适了。”
听了她们的讲述,我深受触动。我的父母与侯老师同辈,他们习惯了勤俭节约,总是这也不舍得买、那也不舍得用,连家里的灯都不愿多开,生怕浪费了电。然而,小余这样的年轻一代却让我刮目相看,他们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大手大脚,反而也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勤俭节约。
当旧遇上新,在新与旧、勤与俭的交织中,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在努力寻找平衡。在勤俭节约、以旧换新中不断体悟生活真谛、传承传统美德。
“袋”到用时方觉少
周洋
母亲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峥嵘岁月,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她看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奢侈浪费就是败家之举,厉行节约才是生活之道。
母亲的勤俭使她总是舍不得扔掉家中旧物。我们眼中已经无法派上用场的东西,到她手中都还是“有用之物”。比如,买回家的新鞋启用后留下的鞋盒,她会攒下来改造成一个针线盒。孩子小时候穿剩下的旧衣服,经她一番加工就成了擦地板的抹布。对此我们总是乐享其成,尊重母亲的意愿。
但颇让人为难的是,母亲特别爱留存塑料袋。除了去菜场买鱼买肉的袋子无法留存外,其他诸如买蔬菜水果的、装过快递的大大小小各种塑料袋,她都会整整齐齐地折好,收纳起来准备装垃圾。我认为大可不必,超市里就有专门的垃圾袋。好在她并不强求我用,只要留存下来她就心安了,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一时相安无事。分开住没过多久,垃圾袋首先告急,去超市买没时间,跟团网购解不了燃眉之急。我在和母亲通电话时不经意间说了这个情况。没想到,母亲谈笑间轻松化解:“厨房壁橱下面第二个抽屉拉开,我留存的塑料袋都放在那里,干干净净的,包你用上半年,管够!”这真是久旱逢甘霖。
按照母亲的指点,很快就找到了“富矿”。满满一抽屉塑料袋,全都叠得方方正正,还细心地用橡皮筋捆扎好,一摞一摞码放整齐。那一刻,我的眼睛有些湿润,要不是母亲勤俭节约,未雨绸缪,问题怎能迎刃而解?
对“瞎勤快”说“不”
侯晨轶
要想看清一个人的品行,就干脆和他(她)去旅行。恋爱如此,友情亦然。
五零后的老谢是我的忘年交,家境优渥的他却一直秉持节约餐食的好习惯。从物资匮乏的年代一路走来,他十分认同素以俭朴著称的某位民营航旅企业家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里所言:我们可尽情享受一切物质生活,但绝不能浪费资源。
曾同老谢乘软卧火车“卧聊”,听他讲过一件发生在享用自助餐过程中的遭遇。那晚,老谢独自在外地一家自助餐厅用餐。听说有热气腾腾的菜品刚出炉,便离桌前去一隅的档口取餐。桌上还剩少量食物未尽,但他是打算回座后“光盘”的。靠椅上的拎包、外套和围巾,还有桌上的手机,仿佛都在对服务员说:客人很快就会回来。谁知,当老谢兴冲冲地端着热食返回座位,此前留下的那些未吃完的点心竟然被收走了,前后仅1分多钟。老谢向服务员表达了对其过于“卖力”而造成浪费的意见。“再拿就是了,您没有损失也就不叫浪费。”服务员的反应让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老谢一下子不知如何去接。
老谢一饱口福,品尝到了当地特有的烤乳扇、破酥粑粑、正宗的过桥米线以及古法酸奶……然而,由服务员勤快过头造成的浪费和随后所持的态度,使他事后忆起仍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半夜,老谢似乎想到了什么,起身自顾自地咪起小酒。他一定以为我入了梦乡,其实我清醒地听见他在下铺开易拉罐、解保鲜袋的声音。老谢以晚餐吃剩的苔条花生做下酒菜,并喃喃自语(沪语):“吃特睏觉,勿好浪费……”
开关之间
郑自华
梁女士乔迁之喜,我们应邀参观了她的新家。
这栋位于郊区的豪华别墅共有三层,装修风格别具一格,照明设备种类繁多,包括吊灯、壁灯、顶灯、墙灯、射灯、台灯以及落地灯。梁女士回忆起她的童年时光,那时家中只有一盏日光灯,全家人在电压不稳的昏暗光线下度过夜晚,她因此从小就戴上了厚重的眼镜。梁女士发誓,将来拥有自己的家时,一定要让家中明亮如昼。梁女士年过八旬的母亲插话说:“我们家简直成了灯光展览,和外滩的夜景不相上下。”梁女士无奈地做了个鬼脸:“其实平时我也不会浪费电,只有客人来了才会多开几盏。”
梁女士带领我们进入另一间房,她的母亲立刻关闭了前一房间的灯光。梁女士解释说,只要离开几分钟,母亲就会立即关灯。尽管梁女士向她解释频繁开关灯不仅会缩短灯泡寿命,而且实际上会增加耗电量,但母亲认为这是子女们找的借口。
我请梁女士关闭所有灯光,然后与梁妈一同前往电表间。
接着,我通知梁女士开启所有照明设备,观察到电表开始快速旋转,经过一段时间后,转速才逐渐稳定。梁妈疑惑地看着我,我向她解释,频繁的开关操作会对电子镇流器造成损害,降低节能灯的使用寿命,并且实际上会增加耗电量。
随后,我与梁妈来到大厅,我问她:“对于如此宽敞的居所,如果只有一盏日光灯,是否足够?”梁妈回答说:“那怎么行?”我向她阐述,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节约观念也应随之更新。
节省资源为大家
费平
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是“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好品德。如今,从那个生活艰苦、物质匮乏年代过来的人,大多数都还保持着“克勤克俭”作风……因而,还常被周围人说“噶做人家”“太节约”……
其实,“勤俭”跟“做人家”“节约”是两码事。现在,人们家庭殷实、生活富裕、不愁吃穿,并非“舍不得”,而是浪费不得,更不能暴殄天物!年轻人在甜水中长大奢侈惯了,动不动就不吃“隔夜菜”,甚至“隔顿食”。我女儿就是这样,上次回来吃午饭,没吃完的油焖茭白和芹菜炒肉丝还有三分之一,我和老伴想留着晚上吃,她坚决要倒掉;红烧肉吃了两天,她也说不要吃,什么亚硝酸盐容易致癌……实际上,蔬菜隔顿、荤菜吃到第2天,只要储存好,吃时充分加热,无大碍。
还有日常用品,坏了一点点,如不锈钢锅的把手脱落、双肩背包拉链打滑等,只要修配或换一根就还可使用,但女儿却是“扔了,买新的”……其思维方式认为东西坏了无须再修补,现在又不缺钱,与其修修补补麻烦,还不如买新的干脆。但我觉得,这样大手大脚不可取。首先,我们过富日子时,不能忘掉穷日子,即使物质再丰富,也不能浪费。须知,今天的富庶是由点点滴滴的勤俭积攒起来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再说,勤俭,是为了节省资源。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资源是有限的。即使有钱,也不能任意糟蹋物资,钱是你的,可资源是大家的!当每一样东西被“物尽其用”时,资源才能被人类充分地享受并体现其真正的价值。
成为老人的艺术算不了什么,真正的艺术在于战胜衰老。 ——歌德
作者:李艳/周洋/侯晨轶/郑自华/费平
责任编辑:日升
(责任编辑:日升)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上一篇:将军为什么“不再钓鱼”
下一篇:法国允许乌克兰向俄发射法制远程导弹 俄方说这是在终结乌克兰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获取评论失败
栏目列表
史话
纪念
观点
杂谈
推荐内容
学好《决议》,坚持″两个确立″,做到″两个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定,党的二十大将于2022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二十大是我...
《梁祝》无人识?中国音乐传播路漫漫
在上海随机采访的350个中国人中,有30%的受访者从未听过《梁祝》,而在纽约随机采访的...
清明节如何上好生命教育课
“当孩子问起死亡这个话题,我们该如何作答?”清明节来临,这个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
捷克对华态度大转向并非只是钟摆
中国在欧洲突破意识形态的铁幕,靠的不是讲理,而是仰仗中国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吸引力。...
“文革”结束40年与发动50年刍议
一部分在“文革”中受到直接伤害,深陷那场运动,至今难以自拔。还有一部分人则是要“...
文革不可能重演,其风却不易肃清
文革是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从上到下的集体错误,但也在每个层面包含了大量个人的不光...
热点内容
这样的总理,没有理由不说说
从数据看知青运动
26年后,再来看邓公提出的“韬光
“伤痕文学”不是社会主义文学思
香港问题深度解析
警惕“伊斯兰教逆中国化”倾向
奥米克戎之后,什么是理性的中国
核酸检测公司故意传播病毒?此案
北知网关于北京市政府对知青进行
致高强先生的一封信
广告位
移动版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老辰光网 www.myoldtime.com 版权所有:上海颐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沪ICP备14002729号
内容管理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edeCms;论坛开发平台 powered by discus!
公告
时政
热点
图说
财经
社区
史话
纪念
观点
杂谈
上网
理财
购物
导航
周刊
影视
音乐
摄影
书画
收藏
旅游
演艺
电脑
写作
往事
口述
著书
出版
健身
饮食
医疗
心灵
期刊
文库
书评